什么样的职场人,才是猎头寻找的?(下)
来源:网络
2022-11-12
分享到:

  【平地起直聘讯11月12日讯】毕业后就进入猎头行业的严迅,已在顶级猎头公司干了三年。本科学心理学的她,同学们毕业后普遍的工作是心理咨询。她记得学校老师说,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心理咨询,因为面对的病人往往都处在失败者的状态,常年面对他们会承受很大压力。而猎头的工作也是与人打交道,接触的人却多是成功者。严迅曾经所有行业都涉猎,侧重互联网公司,2020年4月因为医疗领域火热起来,她的公司又拉她专攻医疗领域。

  

  “进入一个新领域,决不能上网搜信息,那都是无用的,找几个业内的人聊聊就能了解其中的大概。”当她的同学在单位的小环境中磨合时,严迅的一部分重要工作是广泛地聊天。她记得刚入职时,自己没有任何职位,需要积累政府关系方面的人脉,她找来公司20年来积累的简历,1000多人的电话,挨个儿打过去。“猎头们和一个人聊天,不可能只聊这个人的事,还会尽量打听这个人单位所有的事,比如想办法要这个人领导的电话。最后这个组织中每个人的特性和关系,会了解得清清楚楚。”

  

  严迅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见到的客户年薪都在100万元到300万元之间,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常谦和,但一眼就能看出对方能给自己提供多少价值。严迅通过掌握对方的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判断对方所处的位置,判定这个人下一步的职业发展,甚至帮助对方分析办公室政治,帮对方认清形势,影响他们的决策,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行做得时间越久,自己对客户的把控越好,能积攒下来人脉和一些大客户,就会越做越轻松。”

  

  智联招聘的《2020年年轻人理想工作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年轻人未从事自己理想的职业,而整日与各个企业的中高层为伍,让严迅“二十岁的人,有四十岁的心”。在她的心里,工作只是一个个项目,她曾在打1000多个电话时看到,十几年前在政府部门里平平无奇的职员,十几年后有可能变成亚马逊的副总裁,职场有各种可能性。她自己也会不停地寻求变化,今天做的事情没有结果,第二天立即就会做其他的事情,不会做重复的无用功。

  

  与各行各业的高层交流的学习能力和对自己明确的判断,是她从接触的人中发现的共性,也是他们能够跨越周期的关键。

  

  “有时简历上的表述,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有两种简历,一种只是写自己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手下多少人,主要负责的工作、实现的业绩,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做了什么别的,看起来就是对自己工作的陈述。而另一种简历就会写,自己作为某一角色,为了一个项目,实现了多少利润,在这个项目过程中,与相关的人又建立新的关系,又开辟了多少项目。

  

  在同等项目经验的前提下,后一种人的能力有可能会更强一些,因为他在工作中除了熟悉和负责的部分之外,有主动做出增量的行动,有在过程中获得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可能性。”马慧玲告诉本刊,只有在项目里不断与人沟通、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在周期来临时转型。

  

  她对此感同身受,不仅因为如今37岁的她,身边会有一些“大厂中年”的抱怨。一些人曾经依靠优异的成绩进入大厂,在大厂做到管理五六个人团队的领导,却不再更新技术,止步不前,不仅领导派下的项目不敢接,下面的人也不听指挥。这样的人简历投出去,别的公司看他没有过突出的成绩,也不愿意要,这些人似乎只能在大厂里幽怨地养老。

  

  马慧玲自己是从工程师转型的人,在成为猎头前,学电气的她进入的公司是高速公路机电的总包商。每日的工作是对接项目需求,就细化设计与成本与包括IBM、微软、施耐德、西门子等软硬件公司以及一些提供小规模系统公司在内的供应商频繁沟通,并与设计院与项目部沟通。在这个“十字路口”上,她能接触到社会上较为领先而实际的需求。

  

  “那是一条快车道。学什么都很简单,因为可以接触到很多的牛人。遇到问题就找供应商,找技术部门里最专业的人请教。”马慧玲在工作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起初是技术层面,之后在项目中不断遇到问题,有时不同区域的销售“撞车”了,她发觉明显是跨区域的公司组织出了毛病。

  

  她的注意力就从项目延伸到公司的组织和架构,发现除了技术以外,想把一个项目做好,还需要人的维度,就开始从只看技术类的书,转向看管理学、心理学的书,琢磨“一个公司为什么用这个人,为什么不用那个人”。当她意识到公司的发展可能关键位置的关键人才更为重要时,她决定转换“车道”,投身于能为企业提供人才助力的猎头行业,离开了机电领域。

  

  马慧玲曾面试过一个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虽然她的父母希望她能考公职人员,过得稳妥些,她则想做一个业务不清晰的小公司的总裁助理。“不论公司大小,总裁助理需要一个基本的承受能力,她刚刚毕业,还处于自我构建中,并不适合这样的工作。我让她分析一下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她说觉得‘跟着一个公司成长很好’,她是想快速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这个需求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就有点儿跑偏。

  

  职场有快车道,快车道是有充分的事情可以让人锻炼,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则可以规范成长状态的。小公司很好,不过不清晰的话,很容易发生公司和个人的成长需求不同步,从而产生彼此消磨的结果。”

  

  马慧玲深知,成为通才与工作的关系相辅相成,不仅在于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在于一份工作对人的启发和培养。她入职总包商之初,上司见她刚入职就把公司做过的机电项目的标书都捋了一遍,找上司问遍所有能问的问题,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就总给她安排超出职责的工作,才让她得以快速地学习;又教她要用商人的眼光看待项目,她才自此把人生看作投资,每一个选择都是用时间这个等价物来投资。

  

  当她选择转做猎头时,她没有考虑大厂,而是选择了一个招影视行业猎头的公司,因为在总包商的工作,给予了她非常多的机会去学习了解各个行业的人事物的发展特点,继而了解整个社会基本的运转逻辑。当时觉得自己本身就喜欢二次元影视的东西,有一定积累,扎进去学习也没有心理障碍。在那个时间点,一个实打实有事做的公司更能够帮助她快速转型,在业内体现价值。她之后也迅速从影视行业转到地产,本着有困难的地方就是有机会的地方,不抗拒不同领域的需求,所以渐渐的涉猎到尽可能多的领域,并一步步验证行业之间的相互逻辑,可以快速进入新的领域。

  

  从猎头们的经验来看,马慧玲的选择有共性,进入互联网大厂有窗口期,虽然大厂作为“航空母舰”,所有资源都向它倾斜,收入也比小厂高得多,但做的大多是机械性的工作,对于有多年职场经验的人,如果是作为高级别人才战略性引入,带领一个大厂的关键业务的话,那相当不错,但再当螺丝钉没有价值。而对于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只要是一个领域的头部企业,都能帮助他们在起步阶段塑造自我认知。

  

  “‘打败所有人进入了大厂’,符合在学校时取得好成绩的思路,能带来自信。而所有在一个领域做到顶尖的大厂,必然有一套规范的组织形式。这套规则会教会一个人如何规范而相对快捷地做事。”马慧玲说,刚毕业的学生往往刻意展现自己想象中的形象,她当年也一样,比如在社交类的面试里把自己包装得很完美,甚至表现得过于谦卑,但实际上,只有不卑不亢的状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形成对话的基础,“挖一个有规则感的高管时,就会发现,你与他的沟通就是就事论事的状态。当他对你的表述存在疑问时,他会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大家会有公平谈判的感觉。而他对待其下属也是如此”。

  

  即使在大厂里,并非所有人都会经受巨额资金项目的历练,变得老成持重,也并非所有的位置都有成长空间。能否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依靠的仍是自己的能力和老板的作用。猎头们告诉本刊,薪资、平台、老板是衡量一个工作好坏的铁三角,而老板最为重要。薪资带来愉悦感不会持续多久;平台只提供工作的对象,日常工作不会对它本身有感觉;唯有老板要每天打交道。大厂人多,更像一个社会,包罗万象,各种类型的老板都有。

  

  作为猎头,他们考验老板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面试前先做背景调查,聊的时候也是双向选择。“有的老板属于看起来比较威严,面试过程中又说得不多,公司发展方向和阶段与面试者本人的规划不一致,那面试者也可以主动撤退。”马慧玲会看老板的眼神,而在她看来,“不论技术型还是销售型的老板,优秀的老板始终保持着不断提升自己的状态,能够带动手下。甚至有些老板虽然不是本行业的背景,但他很重视人才,只要员工能把项目做好,就给钱、给权力”。

  

  遇到好老板靠机缘,却也受周期的左右。在等待下一个周期的焦虑中,马慧玲也看到一些转型中“小而美”的公司,她的两位土木工程师朋友在一起做“中国的乐高”,把榫卯结构原件化,期待规模化之后的前景。“为了受资本影响小一些,他们用众筹的方式推广项目。公司除了他俩,只有几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是刚刚毕业的设计师。对于一个年轻人而言,老板思路清晰,产品清晰,人选清晰,也未尝不是一个好工作。”


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平地起直聘”,下载“平地起直聘”APP
责权声明:本文表述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平地起直聘(pdq365.com)无关。
未经平地起直聘(pdq365.com)同意,不得转载引用其任何招聘信息及作品。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侵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APP

安卓

IOS

加载中,请稍后